

台北當代藝術館 官方網站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Taipei
Saturday 星期六
10AM - 6PM
Saturday 星期六
10AM - 6PM
EXHIBITIONS & EVENTS 展覽活動
2025 / 09 / 27 Sat.
2025 / 11 / 23 Sun.
10:00 - 18:00
策展人
走路草農/藝團
(黃至理、陳漢聲、劉星佑)
參展藝術家
石梓廷
李珮瑜
孫知行
郭品君
陳世育
劉紀汎×劉紀彤
館校合作計畫
建成國中九年級全體學生
駐校藝術家
莊禾
指導單位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主辦單位
台北市文化基金會
台北當代藝術館
年度贊助單位
THERMOS 膳魔師
當代藝術基金會
財團法人紀慧能藝術文化基金會
老爺會館
年度指定電視/螢幕
SONY
合作單位
臺北市立建成國中
臺北大眾捷運股份有限公司
新光三越台北南西店
老爺會館台北南西・台北林森
中山市場
新雅典髮型
PAR STORE
聖于工業有限公司
台灣電力公司
媒體協力
中央廣播電臺
特別感謝
臺北市大同區光能里辦公室
臺北市大同區建泰里辦公室
臺北市大同區建民里辦公室
臺北市中山區民安里辦公室
台北當代藝術館自2012年便開啟了與鄰近街區合作的展覽計畫,透過藝術家的作品或展演活動,走出白盒子,在日常生活中製造各種與藝術相遇的可能。作品不斷地進場與退場,店家也持續地開店關店,公共空間更因應著國家政策產生了不同的地景。隨著展覽的累積,歷年展出過的藝術作品藉由曾經設置的地點,在地圖上逐漸勾勒出一個既模糊也清晰的場域。
本展覽發想起因於2019年街區藝術計畫「呼吸容易換氣難,質感生活多簡單」,當時參展藝術家劉紀汎與劉紀彤於展覽結束後,受店家邀請完成一委託創作,並與店家保持聯絡至今。六年後的現在,在開展前,已有作品發生,故而引發這一系列的思考。
為了討論該場域不可見的歷時性,本展現地虛擬了一座「當代藝術館街區典藏庫房」,並將展覽簡稱為「當街典藏展」,以「記憶的容身之地」為副標,試圖探討「當街」的「典藏」如何可能?藝術家現地創作的作品,讓「當街」的意義既是與當下的對話,也是與過去的參照。當事件成為展覽,如何再現並書寫之?作品的意義不僅是對「物」的詮釋和解讀,更包含了從作品開始設置到離開現場期間,所有一同討論、溝通和協商的人的共同參與。作品看似是物件的,其實更是事件的,也是歷史的,每一次的「當街」都是「典藏庫房」的開放。
本展除了劉紀汎與劉紀彤,亦邀請李珮瑜、郭品君、石梓廷、孫知行、陳世育等共七位藝術家,以「當街」作為開啟與社區對話的起手勢,透過繪畫、影像、雕塑、裝置等形式,讓創作轉化為主動的典藏實踐與公共評論。此次街區藝術計畫也不忘開箱街區(典藏室),與公共空間進行概念上的置換,引領台北當代藝術館周圍神秘、容易被遺忘的場所,讓離開白盒子成為走入典藏庫房的必經之路。
本次典藏庫房的開放範圍,包含歷史悠久的中山市場、熙來攘往的中山商圈、美術館周邊各具特色的商家,本展也納入更多藝術行動:劉紀汎與劉紀彤重訪中山市場中的攤商,透過繪畫及錄製口述訪談,讓市場攤商與訪客的日常得以視覺化與敘事化;李珮瑜與新雅典美髮院合作,舉辦傳統理髮廳體驗工作坊,讓參與者親身感受在地生活文化;石梓廷使用金屬剩料,以螺旋和工地筆跡為靈感,轉化金屬造型,回應過往產業與當前街區被忽略的一隅。孫知行因地制宜,以新光三越百貨電視牆為載體,播放了適用「放空」與「等待」的影像,讓「廣告」成為「正片」。陳世育以游擊式的訪談和出版計畫,帶領我們回看歷年作品曾經設置的地點,清點當街典藏品。觀光、消費、自拍等商圈街區的特質,讓郭品君著迷,此次於老爺會館台北南西現地創作,客房化身為攝影棚,完成「讓旅人彷彿回家」的祝福與行銷,另外,作品延伸至PAR STORE,觀展與收藏,一次滿足,當「自拍」是最好的「收藏」,街區有將成為展場與庫房。
承上述,當策展作為一種重新定義空間的方法,其目的並非要讓空間產生實質性的改變,更不是單純地為藝術作品爭取更多公共領地,而是透過各種與社會交往的藝術實踐,檢視那些我們認為應該敏銳的感知究竟為何。最終,讓參與者各取所需,走出一條從身體感官出發、感知街區、理解都市紋理的路徑。
這是一次反思策展策略的實驗,它讓城市街區的過去和現在,在被人觀看的同時,重新展現出策展如何在當代變成一種藝術事件、引發關注與參與。讓街區的記憶不再只是消失,或被動地等待被發現,而是讓「典藏」成為一種主動的態度,一種不讓記憶隨風而逝的意志。
MORE
LESS
CLOSE
CLOSE
著作權聲明
台北當代藝術館尊重他人著作權,台北當代藝術館服務條款亦明定,網友使用台北當代藝術館服務不得侵害他人之著作權,因此,台北當代藝術館呼籲使用者同樣尊重他人之著作權。如果您認為台北當代藝術館網站中之任何網頁內容或網友使用台北當代藝術館服務已侵害您的著作權,建議您利用本處理辦法提出檢舉,台北當代藝術館客服中心將儘速為您處理:
若台北當代藝術館網站中之任何網頁內容或網友使用台北當代藝術館服務已侵害您的著作權,請您填寫:「 著作權侵權通知書」,且依該通知書所載提供下列資料及聲明,並以傳真的方式通知台北當代藝術館:
1、著作權人之簽名、或著作權人之代理人之簽名、相關權利證明文件及著作權之內容,例如:已發行書籍之封面及相關頁面、發表於網路中之網頁內容列印紙本及其網址。
2、侵害著作權之內容所在的網頁及網址。
3、您的聯絡地址、電話等資料。
4、書面聲明您確信該網頁內容的使用行為是未經過著作權人、其代理人或法律的授權。
5、書面聲明您於通知書所載相關資料均為真實,且您是著作權人或著作權人之代理人而為上開聲明。
若台北當代藝術館網站中之任何網頁內容或網友使用台北當代藝術館服務已侵害您的著作權,請您填寫:「 著作權侵權通知書」,且依該通知書所載提供下列資料及聲明,並以傳真的方式通知台北當代藝術館:
1、著作權人之簽名、或著作權人之代理人之簽名、相關權利證明文件及著作權之內容,例如:已發行書籍之封面及相關頁面、發表於網路中之網頁內容列印紙本及其網址。
2、侵害著作權之內容所在的網頁及網址。
3、您的聯絡地址、電話等資料。
4、書面聲明您確信該網頁內容的使用行為是未經過著作權人、其代理人或法律的授權。
5、書面聲明您於通知書所載相關資料均為真實,且您是著作權人或著作權人之代理人而為上開聲明。
隱私權保護政策
台北當代藝術館非常重視用戶的隱私權,因此制訂了隱私權保護政策。請你細讀以下有關隱私權保護政策的內容。
隱私權保護政策的適用範圍
1、隱私權保護政策內容,包括台北當代藝術館如何處理在用戶使用網站服務時收集到的身份識別資料,也包括台北當代藝術館如何處理在商業伙伴與台北當代藝術館合作時分享的任何身份識別資料。
2、隱私權保護政策不適用於台北當代藝術館以外的公司,也不適用於非台北當代藝術館所僱用或管理的人員。
3、台北當代藝術館在你註冊台北當代藝術館帳號、使用台北當代藝術館的產品或服務、瀏覽台北當代藝術館網頁、參加宣傳活動或贈獎遊戲時,台北當代藝術館會收集你的個人識別資料。台北當代藝術館也可以從商業夥伴處取得個人資料。
4、當你在台北當代藝術館註冊時,我們會問及你的姓名、電子郵件地址、出生日期、性別、職位、行業及個人興趣等資料。你在台北當代藝術館註冊成功,並登入使用我們的服務後,我們就會認識你。
5、台北當代藝術館也自動接收並紀錄你瀏覽器上的伺服器數值,包括互聯網協定位址 (IP Address) 、台北當代藝術館cookie中的資料及你要求取用的網頁紀錄。
6、台北當代藝術館會使用資料作以下用途:改進為你提供的廣告及網頁內容、完成你對某項產品的要求及通知你特別活動或新產品。
7、台北當代藝術館不會向任何人出售或出借你的個人識別資料。
8、在以下的情況下,台北當代藝術館會向政府機關、其他人士或公司提供你的個人識別資料:與其他人士或公司共用資料前取得你的同意。
9、需要與其他人士或公司共用你的資料,才能夠提供你要求的產品或服務。
10、向代表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服務或產品的公司提供資料,以便向你提供產品或服務 (若我們沒有事先通知你,這些公司均無權使用我們提供的個人資料,作提供產品或服務以外的其他用途)。
11、應遵守法令或政府機關的要求。
12、我們發覺你在網站上的行為違反 台北當代藝術館服務條款或產品、服務的特定使用指南。
13、其他依「個人資料保護法」或政府法令應公開之資料。
14、為了保護使用者個人隱私, 我們無法為您查詢其他使用者的帳號資料,請您見諒!若您有相關法律上問題需查閱他人資料時,請務必向警政單位提出告訴,我們將全力配合警政單位調查並提供所有相關資料,以協助調查及破案!
15、 台北當代藝術館會到你的電腦設定並取用台北當代藝術館cookie。
16、台北當代藝術館容許在我們網頁上擺放廣告的廠商到你的電腦設定並取用cookie。其他公司將根據其自訂的隱私權保護政策,而並非本政策使用其cookie。其他廣告商或公司不能提取台北當代藝術館的cookie。
17、當台北當代藝術館進行與其產品及服務有關的工作時,會使用 web beacons 進入我們的網站網絡,提取cookie使用。
18、台北當代藝術館賦予你在任何時候修改個人台北當代藝術館帳號資料及偏好設定的權力,包括接受台北當代藝術館通知你特別活動或新產品的決定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