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之中—伊琴.基.查爾斯個展

MoCA STUDIO

2025 / 04 / 25 Fri.

2025 / 06 / 15 Sun.

10:00 - 18:00

  • 藝術家

    伊琴.基.查爾斯

  • 指導單位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 主辦單位

    台北市文化基金會
    台北當代藝術館

  • 創作補助單位

    哈恩內夫肯影像收藏基金會
    (2022年LOOP錄像藝術製作獎,由巴塞隆納胡安.米羅基金會、台北當代藝術館、吉隆坡伊力哈木美術館、北京中間美術館、日內瓦當代藝術中心、哥本哈根AHC藝術中心等機構共同支持)

  • 年度贊助單位

    THERMOS膳魔師
    當代藝術基金會
    財團法人紀慧能藝術文化基金會
    老爺會館

  • 年度指定電視/螢幕

    SONY

  • 媒體協力

    中央廣播電台

展覽簡介

身分認同與社群價值是伊琴.基.查爾斯創作中反覆出現的主題。《蛾》和《在山脊相見:6.0753° N, 116.5588° E》這二件作品探索傳統風俗脈絡下的身分認同議題,思考在保存和延續傳統的同時,我們該如何扮演自己的角色?

藝術家將本次英文展名取名為「Among Us」,靈感源自疫情期間流行的手機遊戲,其概念是讓玩家扮演可愛的彩色豆形角色,與隊友在太空中合作辨識假冒身分者,先是質疑彼此的真誠,再透過投票來淘汰可疑分子。藝術家提到:「我在研究這兩件作品時,蒐集到的資料大多是來自我的家人、叔叔、阿姨。我不是要反駁他們的論點,但也不輕易相信他們的說法;畢竟,他們的描述都是基於自身的觀點和信念。這與『Among Us』類似,我所質疑的是真相與真誠的價值。」

這系列作品探討藝術家如何在當前快速現代化的社會中,尋找自我與原住民身分間更深刻的連結。藝術家對於傳統文化的消逝感到擔憂,也解釋此現象背後的深層原因:她認為人們對傳統的尊敬僅停留在表層,並未真正理解其背後涵意。而此系列作品正是希望透過具體生活經驗來保存對傳統的思考。

「我的多數作品圍繞著養育我的社群,而我所見證的一切也反映出我身為藝術家如何自我表述。這段歷程並不容易,我在自我質疑的同時,也會質疑周遭的人。在這之中,我經歷多重複雜的情感。而藉由創作這些影片,我能夠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是我接收和留存這些情感的方式 。」

MORE

LESS

藝術家介紹

伊琴.基.查爾斯

來自馬來西亞沙巴的原住民電影導演伊琴.基.查爾斯是基瑪拉岡族(Kimaragang)後裔,屬於達雅族中的卡達山杜順族(Kadazandusun Dayak)子族群。伊琴從小生長在一個封閉、由家庭成員組成的社群中,他們是從內陸山區遷徒、落腳在沙巴的哥打馬魯都縣(Kota Marudu)。伊琴的作品圍繞著家鄉的社群居民和生活方式,她經常邀請他們擔任演員和幕後工作人員,參與其創作計畫。同時,她也藉由在沙巴及馬來西亞各地區舉辦的原住民社區工作坊,分享她對電影的熱情。

專文

〈詩意的日常與日常的劇場作為一種質問自己的文化行動主義〉

文/蔡政良(Futuru C.L. Tsai)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館長
國立臺東大學南島文化研究博士班教授


來自馬來西亞沙巴基瑪拉岡族(Kimaragang)的原住民電影導演伊琴.基.查爾斯(Ekin Kee Charles),在台北當代藝術館展出的兩部電影短片《在山脊相見:6.0753° N, 116.5588° E》(2024/8分鐘)以及《蛾》(2021/16分鐘),運用了既詩意又日常的敘事與鏡頭語言,溫柔且深刻地反思了自身族群在傳統與現代之間的擺盪,形成一種與許多其他原住民族電影本質上類似,但形式上不同的「文化行動主義」(cultural activism)。

原住民媒體的文化行動主義是由紐約大學的人類學者費儀.金絲伯格(Faye Ginsburg)所提出,指出原住民或邊緣群體透過媒體、藝術與文化實踐,主動詮釋、重建與維護自身文化,以對抗主流社會的壓迫或同化力量。伊琴.基.查爾斯的這兩部作品,在本質上雖然同樣也是透過電影藝術以詮釋其出身的原住民族文化,但與一般具有文化行動主義的原住民媒體不同的是,這兩部作品並未具強烈對抗主流社會支配者的色彩,反而更多地再現了導演內在的省思,讓自身文化的傷口在詩意的鏡頭與敘事中發聲。

伊琴.基.查爾斯以探問自身族群的文化行動主義電影,有別於許多臺灣原住民導演的電影作品。臺灣人類學者胡台麗曾經分析2001至2019年期間「臺灣國際民族誌影展」中臺灣原住民導演的電影,指出多數作品著重於揭露主流社會對原住民族的刻板與誤解,同時傾向淡化族群內部的矛盾與脆弱,以維護公共理解中的正面形象。這種差異的產生,或許可追溯至社會脈絡的不同:沙巴作為馬來西亞聯邦的一部分,擁有高度族群多元性,超過三十個原住民族組成多數人口,雖名義上享有自治與權益保障,實際上仍面臨聯邦政府對於其文化流失與環境破壞的壓力;而臺灣的原住民族僅占總人口約2.5%,在漢人主導的政治與經濟架構下,文化保存與社會認同的挑戰更為尖銳。

伊琴的兩部短片皆由小女孩的視角展開,以簡單日常與強烈象徵穿針引線。《在山脊相見:6.0753° N, 116.5588° E》中,小女孩與夥伴談論河水的深處,那個她們渴望卻又心生畏懼的世界,如同她們對傳統的探尋。她拖著沉重的牛頭行走於上山的泥路,最終將其安放於甕棺前的畫面,與片頭宰牛與小女孩凝視的疊影,形成生死與傳承之間的張力。煙火與紙醉金迷的成年世界,與一旁靜默沉思的婦人並置,展現文化斷裂中的內在掙扎。

在《蛾》中,象徵層層疊疊:小男孩對小女孩缺牙的評論、母親與阿姨的低語、水龍頭的開關、未蓋好的餅乾盒、傳統服飾的製作、沙堆的形狀等,這些看似瑣碎的片段,串起了一條關於記憶、遺忘與尋找的細緻情感線。鏡頭語言不直說、不批判,而是讓寓意自然流露——彷彿什麼都沒說清楚,卻什麼都說了。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象徵物一直是許多電影說故事的手法之一。在《在山脊相見:6.0753° N, 116.5588° E》這部片中,牛頭作為相當重要的象徵物,其實也可以看到伊琴身為卡達山杜順族(Kadazandusun Dayak)子族群的基瑪拉岡族,與同屬於南島語族的臺灣原住民族有著相類似的犧牲儀式。在南島語族許多傳統文化中,頭顱在犧牲儀式與祖靈信仰中具有重要的象徵意義。它常常象徵權力、生命力與祖靈力量。這種信仰廣泛存在於臺灣原住民族、島嶼東南亞民族、以及許多太平洋島國中。儀式中犧牲物的頭顱承載了祖靈、生命與社群記憶的力量,也是連結人與神靈、社會關係、人與過去的重要媒介。在臺灣原住民族裡,大多以豬為儀式中的犧牲物,而在影片中的基瑪拉岡族則以水牛為主。此外,基瑪拉岡族人相信在死後,會回到如同天堂般的京那巴魯山(Mount Kinabalu),亦是片名中經緯度的所在地,而臺灣的排灣族人則是相信亡者會回到北大武山與祖先團聚的靈歸之地。即便伊琴所屬的基瑪拉岡族與臺灣原住民族分屬在不同島嶼上,但仍然可以見到同屬於南島語族的文化共鳴。

最後,這兩部電影短片,不論在藝術表現形式,或者對於自身文化思考的厚度上,都遠超過片長所承載的深度。在伊琴那溫柔又富有詩意的視角與影像裡,我們不只看見沙巴的原住民族,也看見南島,看見我們自己,在文化邊界上來回游移的身影。

作品介紹

《在山脊相見:6.0753° N, 116.5588° E》
《蛾》
MORE

教育活動

活動名稱

活動地點

活動時間

CLOSE

CLOSE

Notice 著作權&隱私權相關政策
關於當代藝術館需要注意的相關法規

著作權聲明

台北當代藝術館尊重他人著作權,台北當代藝術館服務條款亦明定,網友使用台北當代藝術館服務不得侵害他人之著作權,因此,台北當代藝術館呼籲使用者同樣尊重他人之著作權。如果您認為台北當代藝術館網站中之任何網頁內容或網友使用台北當代藝術館服務已侵害您的著作權,建議您利用本處理辦法提出檢舉,台北當代藝術館客服中心將儘速為您處理:

  • 權利人檢舉著作權侵權處理辦法

    若台北當代藝術館網站中之任何網頁內容或網友使用台北當代藝術館服務已侵害您的著作權,請您填寫:「 著作權侵權通知書」,且依該通知書所載提供下列資料及聲明,並以傳真的方式通知台北當代藝術館:
    1、著作權人之簽名、或著作權人之代理人之簽名、相關權利證明文件及著作權之內容,例如:已發行書籍之封面及相關頁面、發表於網路中之網頁內容列印紙本及其網址。
    2、侵害著作權之內容所在的網頁及網址。
    3、您的聯絡地址、電話等資料。
    4、書面聲明您確信該網頁內容的使用行為是未經過著作權人、其代理人或法律的授權。
    5、書面聲明您於通知書所載相關資料均為真實,且您是著作權人或著作權人之代理人而為上開聲明。

  • 台北當代藝術館處理原則

    若台北當代藝術館網站中之任何網頁內容或網友使用台北當代藝術館服務已侵害您的著作權,請您填寫:「 著作權侵權通知書」,且依該通知書所載提供下列資料及聲明,並以傳真的方式通知台北當代藝術館:
    1、著作權人之簽名、或著作權人之代理人之簽名、相關權利證明文件及著作權之內容,例如:已發行書籍之封面及相關頁面、發表於網路中之網頁內容列印紙本及其網址。
    2、侵害著作權之內容所在的網頁及網址。
    3、您的聯絡地址、電話等資料。
    4、書面聲明您確信該網頁內容的使用行為是未經過著作權人、其代理人或法律的授權。
    5、書面聲明您於通知書所載相關資料均為真實,且您是著作權人或著作權人之代理人而為上開聲明。

隱私權保護政策

台北當代藝術館非常重視用戶的隱私權,因此制訂了隱私權保護政策。請你細讀以下有關隱私權保護政策的內容。

隱私權保護政策的適用範圍

1、隱私權保護政策內容,包括台北當代藝術館如何處理在用戶使用網站服務時收集到的身份識別資料,也包括台北當代藝術館如何處理在商業伙伴與台北當代藝術館合作時分享的任何身份識別資料。
2、隱私權保護政策不適用於台北當代藝術館以外的公司,也不適用於非台北當代藝術館所僱用或管理的人員。
3、台北當代藝術館在你註冊台北當代藝術館帳號、使用台北當代藝術館的產品或服務、瀏覽台北當代藝術館網頁、參加宣傳活動或贈獎遊戲時,台北當代藝術館會收集你的個人識別資料。台北當代藝術館也可以從商業夥伴處取得個人資料。
4、當你在台北當代藝術館註冊時,我們會問及你的姓名、電子郵件地址、出生日期、性別、職位、行業及個人興趣等資料。你在台北當代藝術館註冊成功,並登入使用我們的服務後,我們就會認識你。
5、台北當代藝術館也自動接收並紀錄你瀏覽器上的伺服器數值,包括互聯網協定位址 (IP Address) 、台北當代藝術館cookie中的資料及你要求取用的網頁紀錄。
6、台北當代藝術館會使用資料作以下用途:改進為你提供的廣告及網頁內容、完成你對某項產品的要求及通知你特別活動或新產品。
7、台北當代藝術館不會向任何人出售或出借你的個人識別資料。
8、在以下的情況下,台北當代藝術館會向政府機關、其他人士或公司提供你的個人識別資料:與其他人士或公司共用資料前取得你的同意。
9、需要與其他人士或公司共用你的資料,才能夠提供你要求的產品或服務。
10、向代表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服務或產品的公司提供資料,以便向你提供產品或服務 (若我們沒有事先通知你,這些公司均無權使用我們提供的個人資料,作提供產品或服務以外的其他用途)。
11、應遵守法令或政府機關的要求。
12、我們發覺你在網站上的行為違反 台北當代藝術館服務條款或產品、服務的特定使用指南。
13、其他依「個人資料保護法」或政府法令應公開之資料。
14、為了保護使用者個人隱私, 我們無法為您查詢其他使用者的帳號資料,請您見諒!若您有相關法律上問題需查閱他人資料時,請務必向警政單位提出告訴,我們將全力配合警政單位調查並提供所有相關資料,以協助調查及破案!
15、 台北當代藝術館會到你的電腦設定並取用台北當代藝術館cookie。
16、台北當代藝術館容許在我們網頁上擺放廣告的廠商到你的電腦設定並取用cookie。其他公司將根據其自訂的隱私權保護政策,而並非本政策使用其cookie。其他廣告商或公司不能提取台北當代藝術館的cookie。
17、當台北當代藝術館進行與其產品及服務有關的工作時,會使用 web beacons 進入我們的網站網絡,提取cookie使用。
18、台北當代藝術館賦予你在任何時候修改個人台北當代藝術館帳號資料及偏好設定的權力,包括接受台北當代藝術館通知你特別活動或新產品的決定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