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北當代藝術館 官方網站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Taipei
Wednesday 星期三
10AM - 6PM
Wednesday 星期三
10AM - 6PM
EXHIBITIONS & EVENTS 展覽活動
2016 / 01 / 23 Sat.
2016 / 03 / 06 Sun.
10:00 - 18:00
2016年元旦,臺北世界設計之都(World Design Capital ®,WDC)正式開跑!接下來的一整年,臺北市將透過許多與設計相關的展覽、活動、和方案,向全世界展現,臺北是一個不斷提升的城市(Adaptive City)。「設計之都」所訴求和伸張的,是該城市在經濟、社會、文化與環境發展面向的創新設計與應用,並以創新的「設計思考」來解決社會和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在此,超越政府與民間、專業與外行、機構與個人之分,建構一種常態、密集、雙向、互動、對話的網路,肯定是打造臺北成為設計之都的重要關鍵。 World Design Capital ® (WDC) officially begins in Taipei as the clock strikes midnight into the 2016 New Year's Day! This means an array of design related exhibitions, events, and projects will be unfolding in Taipei throughout the year for the world to see, with the Adaptive City Taipei on a continual stride to elevate itself. The mission and purpose of WDC is to encourage the application of innovative designs in the city’s economic, social, cultural, and environmental developments, and to use innovative “design-based thinking” to solve different social and everyday problems. By transcending beyond dividing barriers between government and nongovernmental sectors, professional and amateurs, institutions and individuals and by constructing a consistent, intensive, two-way, interactive, and communicative network, these factors are bound to be critical points as Taipei transforms into a design capital. 英文的Cross具有多重和正反的意涵,正如它可同時意會成十字架或十字路一般,前者指涉一種絕對的信仰,是向心性的;但後者指涉四個不同的路向,是離心性的。Cross可以是觀念與行動相互激盪的交會與對話,也可能是音樂交響般的平行與對位;在今天這個字常被用來描述跨越自我與本位的思維、跨越既有框架和邊界的作為,乃至於更積極跨域探索和跨界整合的發展計畫和行動。今日社會如此多元、現實環境如此紛雜,當代日益發達的各種社群,有不少是起因於一種主動關注社會的念力,和集思廣益解決問題的願景。這些跨家庭背景、教育程度、社會行業、…的社群成員,共同興問的是:「世代交替下的我們,能夠擁有什麼?應該如何面對當下與思考未來?」 The word “cross” holds multiple and contrasting meanings; For example, it can be used to mean the crucifix or an intersection, crossroad, with the former representing an absolute form of faith, which is quite centripetal;However, the latter indicates paths of four different directions, which holds centrifugal dynamics. “Cross” can also be used to represent conceptual and action-based interactions and dialogues, but at the same time, it can also indicate parallel and aligned arrangements like a symphonic musical composition. The word is also frequently used today to convey thoughts that transcends beyond the Self and the original position, with actions initiated that cross over conventions and boarders, extending to include developmental projects and actions through assertive cross-domain explorations and cross-disciplinary integrations. Today’s society is very diverse and complex, and many different communities are rising to prominence in the contemporary era, with many driven by their determination to assertively care for our society and to come together to think of solutions for problems we are facing. Members in these communities come from different familial, educational, and social backgrounds, and they all seem to be thinking about the same thing: “What do we, those living in this generation-crossing era, have, and how should we face what’s in front of us and also think about the future?” 本展以CROSS【跨‧社‧會─設計+ X藝術+】為命題,希望呈現當代不同領域創作者,將跨越自我與跨社群交會的理念,發展成不同社會實踐的案例和成果。當藝術家與設計者把創意思維從紙上作業發展成一種社會實踐,在人與人之間,在人與社會之間,在獨處與共聚之間,他們所能發揮扮演的,很可能就是一種改變歷史、翻轉現實的力量!參展藝術家包括:蕭有志、林磐聳、美麗台灣關懷協會+張嘉洳、王九思x BLANQ、justfont、東海醫院、蕭紫菡、active creative design、王仁傑X徐秋宜、楊北辰、簡學義+ syncu's +竹間聯合建築師事務所+狠主流多媒體、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系創作團隊、當代館街大歡囍策展團隊等。 The overarching theme of this exhibition is CROSS-Design+ X Art+, and the objective is to present artists from different contemporary disciplines and for them to transcend beyond themselves and to be involved in different communities, with their endeavors resulting in different social practices. When artists and designers’ ideas are transformed into social practices engaging in people, between people and society, or evoking thoughts in individuals or collective groups, they then have the potential to become forces that can alter history and transform reality! The contributing artists for this exhibition include: Yu-Chih HSIAO, Apex Lin,Pang-Soong, Beautiful Taiwan Care Association + Chang Chia-Ju, Jeffrey Wang x BLANQ, justfont, DHH studio, Tzu-Han HSIAO, active creative design, Ren-Jye WANG x Chiu-I HSU, Pei-Chen YANG, Chien Hsueh-Yi + syncu's + Chien Architects & Associates+VERY MAINSTREAM STUDIO,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s Department of Design, and MoCA, Taipei Fun Street, Street Fun curatorial team. 社會是一種參與的過程,藝術家們透過設計與展覽,分享美好的想像與經驗,企盼本展讓大家對於當代藝術的跨界跨域有更多的體驗,並透過跨社群的交會擦出更多更燦爛的火花。 A participatory process is embodied by society, and through design and exhibition, beautiful imaginations and experiences created by artists are able to be shared. We hope that this exhibition can offer to our audience diverse experiences with cross-disciplinary contemporary art, and for the cross-community interactions to spark splendid reactions.
MORE
LESS
活動名稱
活動地點
活動時間
CLOSE
ADMISSION 門票
ADMISSION 門票
CLOSE
著作權聲明
台北當代藝術館尊重他人著作權,台北當代藝術館服務條款亦明定,網友使用台北當代藝術館服務不得侵害他人之著作權,因此,台北當代藝術館呼籲使用者同樣尊重他人之著作權。如果您認為台北當代藝術館網站中之任何網頁內容或網友使用台北當代藝術館服務已侵害您的著作權,建議您利用本處理辦法提出檢舉,台北當代藝術館客服中心將儘速為您處理:
若台北當代藝術館網站中之任何網頁內容或網友使用台北當代藝術館服務已侵害您的著作權,請您填寫:「 著作權侵權通知書」,且依該通知書所載提供下列資料及聲明,並以傳真的方式通知台北當代藝術館:
1、著作權人之簽名、或著作權人之代理人之簽名、相關權利證明文件及著作權之內容,例如:已發行書籍之封面及相關頁面、發表於網路中之網頁內容列印紙本及其網址。
2、侵害著作權之內容所在的網頁及網址。
3、您的聯絡地址、電話等資料。
4、書面聲明您確信該網頁內容的使用行為是未經過著作權人、其代理人或法律的授權。
5、書面聲明您於通知書所載相關資料均為真實,且您是著作權人或著作權人之代理人而為上開聲明。
若台北當代藝術館網站中之任何網頁內容或網友使用台北當代藝術館服務已侵害您的著作權,請您填寫:「 著作權侵權通知書」,且依該通知書所載提供下列資料及聲明,並以傳真的方式通知台北當代藝術館:
1、著作權人之簽名、或著作權人之代理人之簽名、相關權利證明文件及著作權之內容,例如:已發行書籍之封面及相關頁面、發表於網路中之網頁內容列印紙本及其網址。
2、侵害著作權之內容所在的網頁及網址。
3、您的聯絡地址、電話等資料。
4、書面聲明您確信該網頁內容的使用行為是未經過著作權人、其代理人或法律的授權。
5、書面聲明您於通知書所載相關資料均為真實,且您是著作權人或著作權人之代理人而為上開聲明。
隱私權保護政策
台北當代藝術館非常重視用戶的隱私權,因此制訂了隱私權保護政策。請你細讀以下有關隱私權保護政策的內容。
隱私權保護政策的適用範圍
1、隱私權保護政策內容,包括台北當代藝術館如何處理在用戶使用網站服務時收集到的身份識別資料,也包括台北當代藝術館如何處理在商業伙伴與台北當代藝術館合作時分享的任何身份識別資料。
2、隱私權保護政策不適用於台北當代藝術館以外的公司,也不適用於非台北當代藝術館所僱用或管理的人員。
3、台北當代藝術館在你註冊台北當代藝術館帳號、使用台北當代藝術館的產品或服務、瀏覽台北當代藝術館網頁、參加宣傳活動或贈獎遊戲時,台北當代藝術館會收集你的個人識別資料。台北當代藝術館也可以從商業夥伴處取得個人資料。
4、當你在台北當代藝術館註冊時,我們會問及你的姓名、電子郵件地址、出生日期、性別、職位、行業及個人興趣等資料。你在台北當代藝術館註冊成功,並登入使用我們的服務後,我們就會認識你。
5、台北當代藝術館也自動接收並紀錄你瀏覽器上的伺服器數值,包括互聯網協定位址 (IP Address) 、台北當代藝術館cookie中的資料及你要求取用的網頁紀錄。
6、台北當代藝術館會使用資料作以下用途:改進為你提供的廣告及網頁內容、完成你對某項產品的要求及通知你特別活動或新產品。
7、台北當代藝術館不會向任何人出售或出借你的個人識別資料。
8、在以下的情況下,台北當代藝術館會向政府機關、其他人士或公司提供你的個人識別資料:與其他人士或公司共用資料前取得你的同意。
9、需要與其他人士或公司共用你的資料,才能夠提供你要求的產品或服務。
10、向代表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服務或產品的公司提供資料,以便向你提供產品或服務 (若我們沒有事先通知你,這些公司均無權使用我們提供的個人資料,作提供產品或服務以外的其他用途)。
11、應遵守法令或政府機關的要求。
12、我們發覺你在網站上的行為違反 台北當代藝術館服務條款或產品、服務的特定使用指南。
13、其他依「個人資料保護法」或政府法令應公開之資料。
14、為了保護使用者個人隱私, 我們無法為您查詢其他使用者的帳號資料,請您見諒!若您有相關法律上問題需查閱他人資料時,請務必向警政單位提出告訴,我們將全力配合警政單位調查並提供所有相關資料,以協助調查及破案!
15、 台北當代藝術館會到你的電腦設定並取用台北當代藝術館cookie。
16、台北當代藝術館容許在我們網頁上擺放廣告的廠商到你的電腦設定並取用cookie。其他公司將根據其自訂的隱私權保護政策,而並非本政策使用其cookie。其他廣告商或公司不能提取台北當代藝術館的cookie。
17、當台北當代藝術館進行與其產品及服務有關的工作時,會使用 web beacons 進入我們的網站網絡,提取cookie使用。
18、台北當代藝術館賦予你在任何時候修改個人台北當代藝術館帳號資料及偏好設定的權力,包括接受台北當代藝術館通知你特別活動或新產品的決定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