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絲計畫:冷漠的賽拉薇-王俊傑個展

Project Rrose : Indifferent Sélavy-A Solo Exhibition by Jun-Jieh Wang

2015 / 07 / 04 Sat.

2015 / 08 / 16 Sun.

10:00 - 18:00

  • 地點

    venue

    MoCA Studio

About 展覽介紹

若絲.賽拉薇(Rrose Sélavy)是法國觀念藝術家馬塞爾.杜象(Marcel Duchamp, 1887-1968)始於1920年代之變裝嘗試的女性化名。杜象對自我身份改變的意圖,充分顯現在他不羇於傳統教條與主義的規範,他對於當代藝術所產生的巨大影響,除了「現成物」(readymade)觀念之外,最重要的是,超越長久以來藝術之於文明的局限,表現了完全自由的態度境界,質問藝術除了視網膜性(retinal)之外還有什麼可被談論的?始於2009年的《若絲計畫》(Project Rrose)是藝術家王俊傑向杜象致敬的系列之作,如同杜象質疑大部份的藝術創作已被視覺語言所操控,王俊傑也藉此展質問藝術在去除了視覺、形式與技巧之後,它還剩下什麼?

繼【真實的流動】、【愛與死】(註1),本次展覽【冷漠的賽拉薇】為《若絲計畫》系列的完結篇。回溯1920年代杜象男扮女裝化名為若絲.賽拉薇的源頭:它既是對模糊身份與社會關係的探討,也是對當代文明的戲謔玩笑與嘲諷,更是對藝術美學的棄置。本展展出的〈朵拉之牆〉,結合雷射動力投影裝置和佛洛伊德著名研究案例,隱喻從人心內部掙脫而出的力量,和一種歇斯底里的失控狀態。攝影作品〈冷漠的賽拉薇〉則對杜象男扮女裝的系列名作〈若絲‧賽拉薇〉提出呼應;由十八件複合媒材平面作品組構而成的〈娜嘉之謎〉以電影腳本與分鏡圖的概念,試圖重新解讀布賀東(註2)的同名傳記小說「娜嘉」;最後的錄像作品〈以安魂之名〉描繪了一個氣氛詭譎的空間崩塌的過程,建築的崩毀如同生命的終結,而隱藏在內的愛慾情感也隨之終止。

《冷漠的賽拉薇》試圖創造一個臨界崩毀邊緣的封閉房間,透過「賽拉薇」、「娜嘉」與「朵拉」等幾位曖昧不明憂鬱角色的進出場,呈現壓抑與遊蕩、冷洌與疏離,還有面臨與外在世界相抗衡的瘋狂激情狀態。
Marcel Duchamp (1887-1968) had used the female name Rrose Sélavy as an alias while made a try of travestism since the 1920. Duchamp's disregard of traditional dogma and principle fully shows his intention of changing his identity. Not only his idea of ‘readymade’ has brought enormous influence to the contemporary art, most important of all, he also had made the art transcend the limit of culture over the long past, expressed the free attitude and questioned what else art could be talk about besides the retinal. Project Rrose series is a salute to Marcel Duchamp. It also revisits the outdated question of “what is art?”, ”What else are left after the vision, forms and skills have been removed from art? “

After Real Flux and Love & Death (Note1), Indifferent Sélavy, the final chapter of Project Rrose, takes its cue from the origin of Rrose Sélavy, the pseudonym of Duchamp dressed as a woman in the 1920s: It explores ambiguous identities and social relations, as well as playfully mocks the present civilization. It also dispenses with the aesthetics of art. The exhibited work Dora’s Wall, “Dora” was a crucial case for Freud’s study of hysteria. It revealed multiple clues that brought together the discussions of the complicated relationships between and the psychological state of modern people. Indifferent Sélavy is a series correlating closely with Rrose Sélavy, Duchamp’s famous work in the early 1920s, in which he dressed as a woman. Nadja’s Mystery is comprised of eighteen two-dimensional works. Nadja is André Breton(Note2)’s autobiographical novel; it is more like an interactive movie, in which one could freely reorganize different segments together. Exhibited in the end of the exhibition, In the Name of the Repose describes a collapse of the building that is similar to the end of life, and the desires and emotions hidden within the building cease as the destruction proceeds.

Indifferent Sélavy creates a secluded room that is on the verge of destruction. Through the entrance of ambivalent and melancholic characters, including Sélavy, Nadja and Dora, it depicts feelings of repression, wanderings, indifference and alienation, as well as a crazy passionate state that stands opposed to the outside world. The wanderers in the room truly belong to the contemporary age. They are misfits and incapable of adapting to the times. However, dissent and dark marginal zones actually open up the possibility of escape from the present chaos, just like the way madness opens a way out.

MORE

LESS

Artists 參展藝術家

本次榮幸邀請知名藝術家參展
Jun-Jieh Wang 王俊傑

畢業於德國柏林藝術學院,獲卓越藝術家最高文憑。1984年開始錄像藝術創作,為台灣新媒體藝術發展的開創者之一。1984年獲年度雄獅美術新人獎,1996年獲德國柏林電視塔藝術獎,2009年獲台新藝術獎年度視覺藝術大獎。2000年獲日本「美術手帖」推選為最受注目的100位藝術家之一。現專任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系副教授並兼藝術與科技中心主任。

重要國際邀展包括:
「道後溫泉國際藝術節」(日本松山市, 2014)、「柏林超媒體藝術節」(2014)、「上海西岸雙年展」(2013)、「俄羅斯數位藝術節」(2013)、「林茲電子藝術節」(2013)、「杜象與/或/在中國」(北京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 2013)、「正言世代」(美國強生美術館, 2004)、「亞細亞散步」(日本水戶藝術館, 2001)、「亞太當代藝術三年展」(澳洲昆士蘭, 1999)、「福岡亞洲藝術三年展」(1999)、「台北雙年展」(1998, 2000)、「蛻變.突破:新華人藝術」(紐約P.S.1, 1998)、「移動中的城市」(維也納分離主義藝術中心, 1997)、「威尼斯雙年展」(1997)、「約翰尼斯堡國際雙年展」(1997)、「光州國際雙年展」(1995, 2002)、「美國電影中心錄像展」(1989)等。

近年參與跨域媒體劇場創作包括:
德國萊茵歌劇院《杜蘭朵公主》多媒體影像設計(2015)、導演新媒體無人劇場《罪惡之城》(2013)、導演科技媒體劇場《萬有引力的下午》(2010)、兩廳院旗艦計畫台語歌劇《黑鬚馬偕》影像設計(2008)、華格納全本歌劇《尼貝龍指環》舞台與視覺統籌(2006)等。


Jun-Jieh Wang was born in Taipei, Taiwan, he graduated from the HdK Art Academy in Berlin. He started working with video in 1984, and became one of the pioneers of new media art in Taiwan. He received the Hsiung-Shih New Artists Award in 1984, the Berlin Television Tower Award in 1996 and Taishin Arts Award in 2009. Jun-Jieh Wang is currently associate professor at the Department of New Media Art at Taipei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he Arts, as well as Director of Center for Art and Technology.

Jun-Jieh Wang has been active on the international contemporary art arena from an early stage. Invitations to major international exhibitions came from, among others, "Dogo Onsenart" (Matsuyama City, 2014), "Transmediale Berlin" (2014), "West Bund Biennial" (Shanghai, 2013), "Ars Electronica: Schizophrenia Taiwan 2.0" (2013), "Marcel Duchamp and/or/in China" (Ullens Center for Contemporary Art, 2013), "Promenade in Asian: Cute" (Art Tower Mito, 2001), "Asia-Pacific Triennial” (1999), "Fukuoka Asian Art Triennale”(1999), "Taipei Biennial" (1998, 2000), "Inside Out: New Chinese Arts" (P.S.1 N.Y., 1998), "Cities on the Move" (Vienna Secession, 1997), "Venice Biennial" (1997), "Johannesburg Biennial" (1997), "Kwangju Biennial" (1995, 2002) and "American Film Institute Video Festival" (1989).

Wang’s work in interdisciplinary media theatre and design in recent years includes: directing the technological media theatre work Sin City (2013); directing the new media theatre work The Afternoon of Gravity (2010) ; as stage and visual designer for Mackay–The Black Bearded Bible Man (National Theater, 2009); serving as staging visual Director for the Taiwan premiere of Wagner’s Der Ring des Nibelungen (2006).

Artworks作品介紹

Dora’s Wall 《朵拉之牆》
Indifferent Sélavy 《冷漠的賽拉薇》
Nadja’s Mystery 《娜嘉之謎》連作
Automatic Convulsions 《自動性痙孿》
In the Name of the Repose 《以安魂之名》
MORE

CLOSE

CLOSE

Notice 著作權&隱私權相關政策
關於當代藝術館需要注意的相關法規

著作權聲明

台北當代藝術館尊重他人著作權,台北當代藝術館服務條款亦明定,網友使用台北當代藝術館服務不得侵害他人之著作權,因此,台北當代藝術館呼籲使用者同樣尊重他人之著作權。如果您認為台北當代藝術館網站中之任何網頁內容或網友使用台北當代藝術館服務已侵害您的著作權,建議您利用本處理辦法提出檢舉,台北當代藝術館客服中心將儘速為您處理:

  • 權利人檢舉著作權侵權處理辦法

    若台北當代藝術館網站中之任何網頁內容或網友使用台北當代藝術館服務已侵害您的著作權,請您填寫:「 著作權侵權通知書」,且依該通知書所載提供下列資料及聲明,並以傳真的方式通知台北當代藝術館:
    1、著作權人之簽名、或著作權人之代理人之簽名、相關權利證明文件及著作權之內容,例如:已發行書籍之封面及相關頁面、發表於網路中之網頁內容列印紙本及其網址。
    2、侵害著作權之內容所在的網頁及網址。
    3、您的聯絡地址、電話等資料。
    4、書面聲明您確信該網頁內容的使用行為是未經過著作權人、其代理人或法律的授權。
    5、書面聲明您於通知書所載相關資料均為真實,且您是著作權人或著作權人之代理人而為上開聲明。

  • 台北當代藝術館處理原則

    若台北當代藝術館網站中之任何網頁內容或網友使用台北當代藝術館服務已侵害您的著作權,請您填寫:「 著作權侵權通知書」,且依該通知書所載提供下列資料及聲明,並以傳真的方式通知台北當代藝術館:
    1、著作權人之簽名、或著作權人之代理人之簽名、相關權利證明文件及著作權之內容,例如:已發行書籍之封面及相關頁面、發表於網路中之網頁內容列印紙本及其網址。
    2、侵害著作權之內容所在的網頁及網址。
    3、您的聯絡地址、電話等資料。
    4、書面聲明您確信該網頁內容的使用行為是未經過著作權人、其代理人或法律的授權。
    5、書面聲明您於通知書所載相關資料均為真實,且您是著作權人或著作權人之代理人而為上開聲明。

隱私權保護政策

台北當代藝術館非常重視用戶的隱私權,因此制訂了隱私權保護政策。請你細讀以下有關隱私權保護政策的內容。

隱私權保護政策的適用範圍

1、隱私權保護政策內容,包括台北當代藝術館如何處理在用戶使用網站服務時收集到的身份識別資料,也包括台北當代藝術館如何處理在商業伙伴與台北當代藝術館合作時分享的任何身份識別資料。
2、隱私權保護政策不適用於台北當代藝術館以外的公司,也不適用於非台北當代藝術館所僱用或管理的人員。
3、台北當代藝術館在你註冊台北當代藝術館帳號、使用台北當代藝術館的產品或服務、瀏覽台北當代藝術館網頁、參加宣傳活動或贈獎遊戲時,台北當代藝術館會收集你的個人識別資料。台北當代藝術館也可以從商業夥伴處取得個人資料。
4、當你在台北當代藝術館註冊時,我們會問及你的姓名、電子郵件地址、出生日期、性別、職位、行業及個人興趣等資料。你在台北當代藝術館註冊成功,並登入使用我們的服務後,我們就會認識你。
5、台北當代藝術館也自動接收並紀錄你瀏覽器上的伺服器數值,包括互聯網協定位址 (IP Address) 、台北當代藝術館cookie中的資料及你要求取用的網頁紀錄。
6、台北當代藝術館會使用資料作以下用途:改進為你提供的廣告及網頁內容、完成你對某項產品的要求及通知你特別活動或新產品。
7、台北當代藝術館不會向任何人出售或出借你的個人識別資料。
8、在以下的情況下,台北當代藝術館會向政府機關、其他人士或公司提供你的個人識別資料:與其他人士或公司共用資料前取得你的同意。
9、需要與其他人士或公司共用你的資料,才能夠提供你要求的產品或服務。
10、向代表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服務或產品的公司提供資料,以便向你提供產品或服務 (若我們沒有事先通知你,這些公司均無權使用我們提供的個人資料,作提供產品或服務以外的其他用途)。
11、應遵守法令或政府機關的要求。
12、我們發覺你在網站上的行為違反 台北當代藝術館服務條款或產品、服務的特定使用指南。
13、其他依「個人資料保護法」或政府法令應公開之資料。
14、為了保護使用者個人隱私, 我們無法為您查詢其他使用者的帳號資料,請您見諒!若您有相關法律上問題需查閱他人資料時,請務必向警政單位提出告訴,我們將全力配合警政單位調查並提供所有相關資料,以協助調查及破案!
15、 台北當代藝術館會到你的電腦設定並取用台北當代藝術館cookie。
16、台北當代藝術館容許在我們網頁上擺放廣告的廠商到你的電腦設定並取用cookie。其他公司將根據其自訂的隱私權保護政策,而並非本政策使用其cookie。其他廣告商或公司不能提取台北當代藝術館的cookie。
17、當台北當代藝術館進行與其產品及服務有關的工作時,會使用 web beacons 進入我們的網站網絡,提取cookie使用。
18、台北當代藝術館賦予你在任何時候修改個人台北當代藝術館帳號資料及偏好設定的權力,包括接受台北當代藝術館通知你特別活動或新產品的決定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