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城市行動藝術節

黑暗城市+城市之眼

2008 / 06 / 28 Sat.

2008 / 08 / 24 Sun.

10:00 - 18:00

  • 策展人

    蕭淑文、郭肇立、劉克峰

展覽介紹

邁入第六屆的「城市行動藝術節」,包含了兩大子題;一是由蕭淑文策畫的「城市之眼」;另一則是由郭肇立及劉克峰所共同策畫的「黑暗城市」。結合十三位藝術家與建築師的參與,對城市文明、進步、生存等多項重要議題,表達深切的省思與關懷。 「城市之眼」邀請了尼可拉斯.弗拉克(法),黑川良一(日)、奧村雄樹(日),及王雅慧、江元皓、姚仲涵、陳志建等四位台灣的新生代藝術家,透由影像和聲音來表現城市的各種相貌及焦慮,探討城市的時間觀與空間感,及都市中人的視覺、聽覺、甚至嗅覺經驗。截取城市生活的切片,進行解構或重製,給予了觀者更具穿透力的視野。 藉由何以立、邱文傑、姚仁喜、陸希傑、楊家凱、蘇喻哲等六位本土中生代建築師的作品,「黑暗城市」討論明與暗在城市空間中的相對性,城市裡的夜生活與暗空間,以及亞洲城市裡夜生活的獨特風貌。建築師變身為空間魔術師,藉由光影與聲音的變化,重新打造他們心目中各自定義的「黑暗城市」。

MORE

LESS

城市之眼

夜晚的城市削去堅硬的鋼筋水泥線條,那些寫實的細節不再呈現出經過細密計算的精準、冷硬,現代城市地景的線和面之間,在燈光的植被之下,銳利的菱角顯得特別柔軟,有彈性。因是光與影的對比,城市影像就變得模綾兩可、有些含糊,卻也感性了起來。


夜晚的城市自然不是否定了白晝的城市,這當然也談不上協調或不協調,至少不是那種衝突或敵對性的關係,要說是有些變形倒也說的通。這是一幕兩不相干,各成一體,卻也相安無事的塲景,夜晚的城市看到的是戲劇性的那面。這種奇特的關係中,人的形影更加不規則,更加自由,更加鬆弛,臉上的光影是消費時尚的潮流,它是模糊的,不是那種精雕細琢的個人特質,帶有概括的傾向,在格式化的環境裡,與現代城市建築出自一脈,一樣講求簡潔、齊整、平衡的特質。它就像城市的一景,非常貼合。這樣的彼此呼應便加深了夜晚的城市的戲劇性,或說是折射出了都會的世俗性。


這個城市稱不上藝術感,它的世俗後面有著現實的立足點,一頭是垂直、流利線條形成的現代建築和街道,一頭是巷弄間不規則散落的矮房和破裂的地面,誇耀的招牌廣告在這些又是新式外廓又是舊損強勁的街景裡,具體化了城市的格式,像是一幅結結實實的寫實畫,很貼實帶幾分摩登裡的粗陋。這樣的粗陋恰巧給人一種落實感,彷彿是人生的起承轉合。在這裡,世俗氣是這城市合情合理的注腳,裝飾俗麗的櫥窗、剝落的外牆、垂掛的管線、輕盈的攤販,什麼都有個說法,太一目了然的真實感,也就稱不上藝術吧。


在它的世俗後面,有一種對「變」的渴望,這城市隨時在變,建築的高度、建築的樣式、招牌的位置、騎樓在一日塲景的變化,沒有內在法則或觀點對應這日復一日的改變,在這城市裡生活很久的人們,都可做到處變不驚,彷彿眼前一切只是舞台上不同的佈景,被賦予了某種涵義,終究前臺的換塲只是這城市的日常情景,我們看到的便是這個快速發展中的城市劇塲。


生活在這城市裡的人,好像是生活在轉盤上,日月星辰的遞變不是他們所在意的,勞動、生產、收入與生存的聯繫才是這轉盤的重頭戲。這是一個務實的世界,人們隱藏了對這城市的夢想、欲望、恐懼,他們對於每件事物的看法是世界上所有城市人的通病---投資與報酬、生產與消費,用這普世觀點概括化、集體化和簡化了城市的生活理論。


在城市裡,公共空間不再是巷弄鄰里般充滿閒言閒語人與人交會之所,‘公共’打散了聚落式的群體活動模式,僅是高樓林立的景象中某一處人們偶爾相遇的地方,他們站在同一個空間,可能做一樣的事情,卻從來沒有交集,匆匆交會像極了來不及結識的陌生人,又是另一番景象。


從白晝到夜晚、從一個部分到另一個部份,這個城市意象不斷綿延擴張,它是世界上無數城市中的一個,重複著誇耀造形的建築,時間與空間是以概念的形式敘述,喧囂、擁擠、趕路是人們集體的生存經驗。城市,就像眼睛一樣:一個地方的形貌隨著城市之眼而顯影,觀看的立場、角度與城市的生活方式,城市之眼潛隱著千百萬雙眼睛,穿透目光所不能及,體現城市複雜多樣的真實,白天的城市明亮亮地毫無隱藏之意,城市的夜晚用燈光照成如白晝卻隱隱約約,就是這樣的真實讓城市顯得理性也感性,就是這樣的真實映照了多重視角的城市影像。


相較於《黑暗城市》建築師從城市建造者(citybuilder)的觀點思考城市夜晚的空間,《城市之眼》藝術家用城市說書人(cityteller)的身分介入城市,企圖拉開真實脫離城市的喧囂,以抽象的藝術語彙,呈現浮光掠影背後的城市景象,它並不像這城市表面上看來的光鮮亮麗,城市輪廓變得模糊,也顯得柔和,不再顯現一種物質的虛空或理性的尖銳。當拉開與真實的距離這座城市甚至是性感的,不是細膩纏綿卻帶著一股濃郁的血汗氣味的性感。


《城市之眼》像一幕幕快閃的城市影像,影像裡有故事、景象、人物和細節,鋪陳寫實與想像,尋找一種屬於這城市的氣味。城市也不一定真實,它必須與真實保持距離,因為距離才能讓我們找到驚奇與想像,改變與城市的關係。

黑暗城市

動機:
我們今天的台灣都市為何不太迷人?都市空間為何失去創造力?問題可能是大家對科學理性的迷信,都市建設過渡重視工具性的理性,一味追求控制的都市(土地使用限制的功能都市)、形式的都市(容積、建蔽管制下的建築與都市設計)、與機器的都市(汽車為主的交通運輸的都市規劃)等,卻忽略了都會性(urbanity)的本質如「自由」、「機會」、「夢想」與「創意」等人性空間的提供。這些空間特質在白天都市中不斷地受到壓抑,唯有在夜晚鬆綁而提供可能。全球熱帶都市的夜間總是比白天迷人,熱鬧生猛的夜市,精彩有趣的地攤,夜遊逛街的習俗,創造了超越第一世界的都會性。然而,我們的專業規劃者並未曾重視這個品質,我們的都市設計與建築創作,白天是主角,夜間是配角。習慣上把黑夜當做看不見的模式,猶如不存在,夜間都市被簡化為無名狀態(anonymity)。為著彌補以上缺失,Dark City將重新誘發我們的都市空間創作潛能。


概念:
大多數的人類文化對黑的概念總是負面的,可能因為人是白天的動物,不同於褊蝠、貓頭鷹,人缺乏能力掌握黑夜。因此黑夜往往被想像成邪惡與危機,人們相信魔法在夜間比白天力量強;傳說中吸血鬼與狼人在夜間橫行無阻;半夜鬼魂四處遊走;幾乎所有的文化都有豐富的故事警告夜晚的危險;英國Saxon人稱夜色為「死亡的迷霧」(death mist)。在西方傳統文化象徵上,「黑」有負面的意義,黑色代表著哀傷,寡婦穿著黑色服飾;黑貓象徵不吉利;黑魔法(black magic)代表邪惡死亡;黑名單(blacklist)代表懲罰對象;黑人被定義為罪惡與暴力;黑市(black market)代表非法交易;黑信(blackmail)是不道德的恐嚇信;黑日(black day)象徵悲劇日如黑色星期五;黑喜劇(black comedy)是指從悲劇性事件創作的喜劇。


相對於黑,西方傳統文化裡的「白」具有正面的意義,白色代表和平、純淨與正義。如義大利基督文化傳統以白色百合花代表已婚貴婦(Madonna);羅馬教宗穿著白色道袍;醫生穿白袍;新娘服裝以白色象徵著純潔、貞操;白皮書代表官方正式的政策綱要;戰爭中以白旗代表投降或休戰求和;白鴿象徵和平;好萊塢的西部電影中,好人穿白衣,壞蛋穿黑衣;白色的現代建築象徵顏色與空間元素的終極價值;白領階級代表在室內上班的知識份子或紳士,相對於室外工作的粗俗勞工或藍領階級;最有趣者莫過全世界白色襯衫賣的最好。


然而,黑與白的概念並非全世界都一致,也並非永恆不變:西方世界裡,白色有時被理解為「保守」的象徵,相對於紅色的共產主義(如第一次大戰期間芬蘭的白與俄羅斯的紅對立),也相對於黑色的法西斯Mussolini著名的黑衫隊及葡萄牙左翼政權。非洲的Maasai部落黑色與烏雲聯想,象徵生命與豐收;阿拉伯回教民族,視黑色為高貴正式的象徵,喜愛黑色服飾或面紗,沙烏地阿拉伯的旗幟為黑色。東方的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以衣飾上的限制來區別貴賤階級,有些顏色是品官專用,庶人禁忌不得使用。依據瞿同祖(1984: 181-182)對中國古代社會規制的研究,黑白二色皆為賤色,為民間士庶常服。例如漢時白衣為奴隸之服;隋制商人只能著黑衣,庶人衣著通用白色;唐宋時期紫朱綠青四色只有官品才能服用。唐制庶人只能以黑玉為帶飾。中國與印度傳統上皆以白色象徵死亡、幽魂。


不論東西方,當代文化裡黑的定義又有些不同,黑象徵權威、高貴、正式,如黑色的禮服、黑色的轎車以及嗜好著黑色的設計界。另一方面,黑意味著未知、秘密、模糊不明確,如黑箱(black box)指稱不透明的內部作業;黑洞指宇宙中的隕石。


然而,就一般認知而言,性質上白(whiteness)被視為光明與教養;黑(blackness)被定義為黑暗與低等。依據Goldberg研究(宋國誠 2003:189),在歐美種族社會中白是顯示(visibility),代表進取、機會與能力;黑是隱匿(invisibility),意味著缺陷、不足與無能。白代表權力與正義;黑是暴力與罪惡。Fanon(1971)的後殖民主義告訴我們,西方的世界在壟斷全球時,製造了「他者」來界定自己的特質,藉著「黑」強化「白」的優越性,黑是西方用來看到自己尊貴的一面鏡子。在白人面前黑人有一種莫名的自卑感,無法正常思考,也無法表達自己。逐漸地黑人失去了自我認知的能力,有趣的是黑人建立的世界觀,並非黑色而是白色,他遺忘了自己,從世界消失。相似地,今日華人的自我意識往往建立在「他者」,需要第一世界的承認,我們的漢學是西方的漢學;張藝謀、李安等的電影中的華人是西方的華人;李祖原的中國建築是西方的中國建築,他們的藝術創作皆遠離了當代的社會真實。


為了開發台灣的都市創意潛能,對抗他者的干擾,我們企圖從另一個角度來觀看都市空間,加上「時間」與「人」的因素。Dark city的都市空間創作觀念將不是單純的建築與都市空間形式的美學問題,而是時間、空間與人的整體協議。Dark city拒絕黑白神話,企圖以黑白辯證取代黑白分明,因為經驗告訴我們黑白分明將產生異化、無趣的理性都市。一個有創作力的都市需要賦予人們自由,積極解除不必要的束傅,提供灰色地帶取代黑白、模糊取代清晰、碎片取代整體、斷裂取代連續、遊蕩取代固著、邊陲取代中心、匿名性取代階級、多元論取代趨同說。這就是城市創意的基礎,是Dionysus的狂喜世界,也是真實城市的再現。

參展藝術家

姚仲涵
陸希傑
邱文傑
蘇喻哲
奧村雄樹
楊家凱
姚仁喜
何以立
江元浩
陳志建
黑川良一
尼可拉斯‧弗拉克
王雅慧

作品介紹

《被忽略的微空間》
《陰鬱故事》
《黑模型》
《月光城影 》
《回響》
《暗黑情事》
《流自慢》
《城市之音》
MORE

CLOSE

CLOSE

Notice 著作權&隱私權相關政策
關於當代藝術館需要注意的相關法規

著作權聲明

台北當代藝術館尊重他人著作權,台北當代藝術館服務條款亦明定,網友使用台北當代藝術館服務不得侵害他人之著作權,因此,台北當代藝術館呼籲使用者同樣尊重他人之著作權。如果您認為台北當代藝術館網站中之任何網頁內容或網友使用台北當代藝術館服務已侵害您的著作權,建議您利用本處理辦法提出檢舉,台北當代藝術館客服中心將儘速為您處理:

  • 權利人檢舉著作權侵權處理辦法

    若台北當代藝術館網站中之任何網頁內容或網友使用台北當代藝術館服務已侵害您的著作權,請您填寫:「 著作權侵權通知書」,且依該通知書所載提供下列資料及聲明,並以傳真的方式通知台北當代藝術館:
    1、著作權人之簽名、或著作權人之代理人之簽名、相關權利證明文件及著作權之內容,例如:已發行書籍之封面及相關頁面、發表於網路中之網頁內容列印紙本及其網址。
    2、侵害著作權之內容所在的網頁及網址。
    3、您的聯絡地址、電話等資料。
    4、書面聲明您確信該網頁內容的使用行為是未經過著作權人、其代理人或法律的授權。
    5、書面聲明您於通知書所載相關資料均為真實,且您是著作權人或著作權人之代理人而為上開聲明。

  • 台北當代藝術館處理原則

    若台北當代藝術館網站中之任何網頁內容或網友使用台北當代藝術館服務已侵害您的著作權,請您填寫:「 著作權侵權通知書」,且依該通知書所載提供下列資料及聲明,並以傳真的方式通知台北當代藝術館:
    1、著作權人之簽名、或著作權人之代理人之簽名、相關權利證明文件及著作權之內容,例如:已發行書籍之封面及相關頁面、發表於網路中之網頁內容列印紙本及其網址。
    2、侵害著作權之內容所在的網頁及網址。
    3、您的聯絡地址、電話等資料。
    4、書面聲明您確信該網頁內容的使用行為是未經過著作權人、其代理人或法律的授權。
    5、書面聲明您於通知書所載相關資料均為真實,且您是著作權人或著作權人之代理人而為上開聲明。

隱私權保護政策

台北當代藝術館非常重視用戶的隱私權,因此制訂了隱私權保護政策。請你細讀以下有關隱私權保護政策的內容。

隱私權保護政策的適用範圍

1、隱私權保護政策內容,包括台北當代藝術館如何處理在用戶使用網站服務時收集到的身份識別資料,也包括台北當代藝術館如何處理在商業伙伴與台北當代藝術館合作時分享的任何身份識別資料。
2、隱私權保護政策不適用於台北當代藝術館以外的公司,也不適用於非台北當代藝術館所僱用或管理的人員。
3、台北當代藝術館在你註冊台北當代藝術館帳號、使用台北當代藝術館的產品或服務、瀏覽台北當代藝術館網頁、參加宣傳活動或贈獎遊戲時,台北當代藝術館會收集你的個人識別資料。台北當代藝術館也可以從商業夥伴處取得個人資料。
4、當你在台北當代藝術館註冊時,我們會問及你的姓名、電子郵件地址、出生日期、性別、職位、行業及個人興趣等資料。你在台北當代藝術館註冊成功,並登入使用我們的服務後,我們就會認識你。
5、台北當代藝術館也自動接收並紀錄你瀏覽器上的伺服器數值,包括互聯網協定位址 (IP Address) 、台北當代藝術館cookie中的資料及你要求取用的網頁紀錄。
6、台北當代藝術館會使用資料作以下用途:改進為你提供的廣告及網頁內容、完成你對某項產品的要求及通知你特別活動或新產品。
7、台北當代藝術館不會向任何人出售或出借你的個人識別資料。
8、在以下的情況下,台北當代藝術館會向政府機關、其他人士或公司提供你的個人識別資料:與其他人士或公司共用資料前取得你的同意。
9、需要與其他人士或公司共用你的資料,才能夠提供你要求的產品或服務。
10、向代表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服務或產品的公司提供資料,以便向你提供產品或服務 (若我們沒有事先通知你,這些公司均無權使用我們提供的個人資料,作提供產品或服務以外的其他用途)。
11、應遵守法令或政府機關的要求。
12、我們發覺你在網站上的行為違反 台北當代藝術館服務條款或產品、服務的特定使用指南。
13、其他依「個人資料保護法」或政府法令應公開之資料。
14、為了保護使用者個人隱私, 我們無法為您查詢其他使用者的帳號資料,請您見諒!若您有相關法律上問題需查閱他人資料時,請務必向警政單位提出告訴,我們將全力配合警政單位調查並提供所有相關資料,以協助調查及破案!
15、 台北當代藝術館會到你的電腦設定並取用台北當代藝術館cookie。
16、台北當代藝術館容許在我們網頁上擺放廣告的廠商到你的電腦設定並取用cookie。其他公司將根據其自訂的隱私權保護政策,而並非本政策使用其cookie。其他廣告商或公司不能提取台北當代藝術館的cookie。
17、當台北當代藝術館進行與其產品及服務有關的工作時,會使用 web beacons 進入我們的網站網絡,提取cookie使用。
18、台北當代藝術館賦予你在任何時候修改個人台北當代藝術館帳號資料及偏好設定的權力,包括接受台北當代藝術館通知你特別活動或新產品的決定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