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化石.未來考古

Telofossils

2013 / 02 / 02 Sat.

2013 / 04 / 14 Sun.

10:00 - 18:00

  • 策展人

    Curators

    希薇.帕宏Sylvie Parent
    鄭淑鈴 Shuling Cheng

About 展覽介紹

【末世化石.未來考古】展由加拿大資深獨立策展人希薇.帕宏(Sylvie Parent)與台灣策展人鄭淑鈴(Shuling Cheng)共同策劃,本展也是法國跨領域藝術家格雷戈里.夏通斯基(Grégory Chatonsky)在亞洲的首次大型個展。為了量身打造此次展出的作品,夏通斯基邀請了加拿大雕塑創作者多明妮克.西華(Dominique Sirois)於展前兩個月聯袂飛抵台北,在諸多機構的贊助和當代館的協力安排下,進行駐館交流與現地創作。 Telofossils , the French artist Grégory Chatonsky’s first major solo exhibition in Asia, was jointly arranged through the efforts of independent Canadian curator Sylvie Parent and Taiwanese curator Shuling Cheng. To complement his own works, Chatonsky invited Canadian sculptor Dominique Sirois to accompany him to Taipei two months prior to the exhibition. With the sponsorship of many organizations and the co-operation and assistance of the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they began engaging in exchange as artists-in-residence and collaborating together on the creation of on-site artwork. 此次展出的雖然都是全新出爐的作品,展覽的主題內容和觀賞情境,卻有意讓觀眾穿越時空,回到人類已然消失的遙遠未來,模擬/扮演後世考古學者的角色,透過各種遺物的接觸與審視,去觀想/揣摩/追索目前我們稱之為「當代」的生活文化與環境。為了營造特殊的現場情境和空間氛圍,此展在結合實體物件、空間裝置和多媒體影像之同時,也特邀目前旅日的法國聲音藝術家克里斯多夫.查爾斯(Christophe Charles)針對當代館展場空間加持創製音景與聲效作品,進一步強化了本展之「多重感官體驗」的旨趣。 Although most of the works displayed in this exhibition are all new pieces, the themes, content and atmosphere of the exhibition are intentionally designed to allow viewers to pass through space and time to a distant future where humanity has already disappeared. Spectators take on the role of the archaeologists of future generations, and, through examination of and contact with remnants of the past, are able to puzzle over the cultural life and environment of what we currently term “contemporary”. In order to construct an unusual on-site situation and spatial ambience, the exhibition integrates material objects, spatial installations and multimedia projections. In addition, sound artist Christophe Charles, who is currently residing in Japan, was specially commissioned to create a soundscape to fill the spaces of the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 objective of creating a truly multi-sensory exhibition experience. 本展內容主軸,可視為末世「毀滅」的三部曲。依展場動線率先呈現的「末世危機」,是由一連串的經濟、生態和政治危機所鋪成的序曲。第二部曲「末世之際」,透過兩個展間四組作品揭示了毀滅的不同類型和過程。在201室的大空間中,以靜謐基調和詭譎氣氛來鋪陳的第三部曲「末世迷思」,透過就地創製的實體作品裝置和充滿未來感的影音多媒體,將現場虛擬成人類絕跡的一個未來考古遺址,這個強調身心體驗的展覽現場,也彷彿一部世界末日小說或電影的不同章節。起承轉合清晰的敘事結構中,卻處處參雜著真假/虛實的內容元素,讓觀眾遊走在現實與虛構難以辨識的一種邊界。 The exhibition is oriented around a trilogy of works titled “Destruction”, dealing with the end of the world. Following the unfolding of the exhibition itself the “End of the World Crisis” appears first and is an overture to destruction, composed of a series of economic, ecological and political crises. “At the End of the World”, the second movement, reveals the different forms and processes of destruction through four individual pieces in two exhibition rooms. Within the vast emptiness of Room 201, in a quiet yet oddly sinister atmosphere the third piece “Imagination of the End of the World” is displayed. This is an installation comprised of real objects—made on-site—and futuristic multimedia, which transforms the gallery into a hypothetical simulation of an archeological excavation site in a future where humanity is already extinct. This highly immersive, sensory exhibition experience is perhaps a little like an alternative chapter in an apocalyptic novel or film. The narrative is structured so that true/false, genuine/fictitious elements are mingled together, and so that spectators wandering through the exhibition will find it difficult to tell fact from fiction. 【末世化石.未來考古】展點出了科技時代的特殊敘事思維與存在哲學等當代重要議題,從中也可以窺探出,「毀滅」在當代文明中已露出端倪的各種面貌。例如資訊與網路時代中,人類的有形存在和價值意義正逐漸弱化/消失的社會真實;例如媒體狂熱總是結合消費、戰爭、天災、人禍等的文明現象;以及「記憶」的角色意義在科技時代中的曖昧性等等。面對展場中的諸多「末世化石」,觀者可以展開「未來考古」的面向,毋寧是很多元的! The Telofossils exhibition highlights the specific narrative mode, existentialist thought and crucial philosophical questions that characterize the contemporary technological age. From it, we can glimpse the various faces of “Destruction” that are visible in contemporary civilization. For instance, in this age of information and the internet, the weakening of mankind’s tangible existence and the deterioration of values is a social reality; the media obsessively focus on consumption, war, natural and human disasters and likewise manifestations of our civilization; moreover, the role and meaning of “memory” in the technological era is becoming ever more ambiguous. Standing before the exhibited “Telofossils” exhibition, viewers can contemplate the diverse perspectives of a “future archaeology.”

MORE

LESS

Artists 參展藝術家

Grégory Chatonsky 格雷戈里.夏通斯基

格雷戈里.夏通斯基是長年活躍於國際藝術舞台的藝術家,從事數位藝術與網路藝術長達二十多年。他的作品曾多次受國際知名美術館邀請展出,並且受到許多文化機構與藝廊典藏。夏通斯基目前定居於加拿大蒙特婁,並且任教於魁北克大學新媒體系。

「科技」(Technology)與「情感」(Emotion)是夏通斯基創作脈絡的兩大主軸,他長期關注「毀滅」、「消逝」、「記憶」與「虛擬空間」在當代科技社會中特有的面貌。他善於利用互動裝置、網路、線上即時資料庫、攝影、雕塑、電影、數位遊戲等多樣的科技媒材創作,重新詮釋或是顛覆經典文學與電影文本。夏通斯基將科技社會特有的數位流(flux numérique)發揮地淋漓盡致,經常在作品中操弄不同文本的形式符碼轉譯,開拓一條全新的藝術敘事形式。夏通斯基利用豐富多元的科技媒材來詮釋科技社會的各種命題,卻不落入一昧歌頌科技或是單然排斥批評科技的二元陷阱裡。俱有深厚哲學背景的他,經常在作品裡犀利地直指問題所在,看似冷靜與理性的表面下,卻透露了多層次的幽默、嘲諷與人道關懷。
夏通斯基先於1999年進入巴黎高等美院,並就讀巴黎第八大學科技與藝術研究所,接著在巴黎第一大學拿下新媒體藝術博士。身兼具理論與創作背景的他經常在藝術與哲學領域發表文章與個人作品。他是法國從事網路藝術創作的先驅者,並在1994年創立藝術團體incident.net,專門探討網路病毒、意外與偶發事件。夏通斯基的作品曾在法國巴黎現代美術館、歐洲攝影博物館、龐畢度美術館、巴黎抒情愜意數位藝術中心(Gaite Lyrique)、法國白晝之夜藝術節(Nuit Blanche),加拿大SAT藝術中心、蒙特婁雙年展,以及紐約、墨西哥、巴西、韓國、中國、德國、西班牙等地展出,是國際上最活躍的法國數位藝術創作者之一。

Artworks作品介紹

Their Voices 《他們的聲音》
America & America 《美國&美國》
911 《九一一》
Echelon 《Echelon竊聽資料庫》
Paume II 《手掌II》
Dance with US 《與美國共舞 》
Dislocation IV 《錯位IV》
Our Memory 《我們的記憶》
MORE

CLOSE

CLOSE

Notice 著作權&隱私權相關政策
關於當代藝術館需要注意的相關法規

著作權聲明

台北當代藝術館尊重他人著作權,台北當代藝術館服務條款亦明定,網友使用台北當代藝術館服務不得侵害他人之著作權,因此,台北當代藝術館呼籲使用者同樣尊重他人之著作權。如果您認為台北當代藝術館網站中之任何網頁內容或網友使用台北當代藝術館服務已侵害您的著作權,建議您利用本處理辦法提出檢舉,台北當代藝術館客服中心將儘速為您處理:

  • 權利人檢舉著作權侵權處理辦法

    若台北當代藝術館網站中之任何網頁內容或網友使用台北當代藝術館服務已侵害您的著作權,請您填寫:「 著作權侵權通知書」,且依該通知書所載提供下列資料及聲明,並以傳真的方式通知台北當代藝術館:
    1、著作權人之簽名、或著作權人之代理人之簽名、相關權利證明文件及著作權之內容,例如:已發行書籍之封面及相關頁面、發表於網路中之網頁內容列印紙本及其網址。
    2、侵害著作權之內容所在的網頁及網址。
    3、您的聯絡地址、電話等資料。
    4、書面聲明您確信該網頁內容的使用行為是未經過著作權人、其代理人或法律的授權。
    5、書面聲明您於通知書所載相關資料均為真實,且您是著作權人或著作權人之代理人而為上開聲明。

  • 台北當代藝術館處理原則

    若台北當代藝術館網站中之任何網頁內容或網友使用台北當代藝術館服務已侵害您的著作權,請您填寫:「 著作權侵權通知書」,且依該通知書所載提供下列資料及聲明,並以傳真的方式通知台北當代藝術館:
    1、著作權人之簽名、或著作權人之代理人之簽名、相關權利證明文件及著作權之內容,例如:已發行書籍之封面及相關頁面、發表於網路中之網頁內容列印紙本及其網址。
    2、侵害著作權之內容所在的網頁及網址。
    3、您的聯絡地址、電話等資料。
    4、書面聲明您確信該網頁內容的使用行為是未經過著作權人、其代理人或法律的授權。
    5、書面聲明您於通知書所載相關資料均為真實,且您是著作權人或著作權人之代理人而為上開聲明。

隱私權保護政策

台北當代藝術館非常重視用戶的隱私權,因此制訂了隱私權保護政策。請你細讀以下有關隱私權保護政策的內容。

隱私權保護政策的適用範圍

1、隱私權保護政策內容,包括台北當代藝術館如何處理在用戶使用網站服務時收集到的身份識別資料,也包括台北當代藝術館如何處理在商業伙伴與台北當代藝術館合作時分享的任何身份識別資料。
2、隱私權保護政策不適用於台北當代藝術館以外的公司,也不適用於非台北當代藝術館所僱用或管理的人員。
3、台北當代藝術館在你註冊台北當代藝術館帳號、使用台北當代藝術館的產品或服務、瀏覽台北當代藝術館網頁、參加宣傳活動或贈獎遊戲時,台北當代藝術館會收集你的個人識別資料。台北當代藝術館也可以從商業夥伴處取得個人資料。
4、當你在台北當代藝術館註冊時,我們會問及你的姓名、電子郵件地址、出生日期、性別、職位、行業及個人興趣等資料。你在台北當代藝術館註冊成功,並登入使用我們的服務後,我們就會認識你。
5、台北當代藝術館也自動接收並紀錄你瀏覽器上的伺服器數值,包括互聯網協定位址 (IP Address) 、台北當代藝術館cookie中的資料及你要求取用的網頁紀錄。
6、台北當代藝術館會使用資料作以下用途:改進為你提供的廣告及網頁內容、完成你對某項產品的要求及通知你特別活動或新產品。
7、台北當代藝術館不會向任何人出售或出借你的個人識別資料。
8、在以下的情況下,台北當代藝術館會向政府機關、其他人士或公司提供你的個人識別資料:與其他人士或公司共用資料前取得你的同意。
9、需要與其他人士或公司共用你的資料,才能夠提供你要求的產品或服務。
10、向代表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服務或產品的公司提供資料,以便向你提供產品或服務 (若我們沒有事先通知你,這些公司均無權使用我們提供的個人資料,作提供產品或服務以外的其他用途)。
11、應遵守法令或政府機關的要求。
12、我們發覺你在網站上的行為違反 台北當代藝術館服務條款或產品、服務的特定使用指南。
13、其他依「個人資料保護法」或政府法令應公開之資料。
14、為了保護使用者個人隱私, 我們無法為您查詢其他使用者的帳號資料,請您見諒!若您有相關法律上問題需查閱他人資料時,請務必向警政單位提出告訴,我們將全力配合警政單位調查並提供所有相關資料,以協助調查及破案!
15、 台北當代藝術館會到你的電腦設定並取用台北當代藝術館cookie。
16、台北當代藝術館容許在我們網頁上擺放廣告的廠商到你的電腦設定並取用cookie。其他公司將根據其自訂的隱私權保護政策,而並非本政策使用其cookie。其他廣告商或公司不能提取台北當代藝術館的cookie。
17、當台北當代藝術館進行與其產品及服務有關的工作時,會使用 web beacons 進入我們的網站網絡,提取cookie使用。
18、台北當代藝術館賦予你在任何時候修改個人台北當代藝術館帳號資料及偏好設定的權力,包括接受台北當代藝術館通知你特別活動或新產品的決定權。